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、仓储业、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,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,涉及领域广,吸纳就业人数多,促进生产、拉动消费作用大,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。物流产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程度,可通过物流产业所创造的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来衡量。2001-2008年,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呈波动下降趋势,2009-2013年呈波动上升趋势,说明物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有所提高。
智慧物流,是以信息化为依托,广泛应用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,赋能整个物流系统,重塑产业发展新关系,再造产业发展新结构,打造产业发展新生态。智慧物流需要技术支撑的重点,“尤其是物联网设施,是整个物流系统的中枢机构,技术上的优化提升将为整个物流的效能提升带来质的改变。智慧物流的“智慧度”要提高,还需要各企业将自己的“智慧数据”分享出去。
一是、市场导向原则。货物运输保险费率的确定,必须考虑当地的市场环境,如经济发展水平、交通运输状况、保险深度、保险主体数量和竞争状况等。一般来说,受以上因素影响,在某一区域内大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费率水平,合理的货运险费率一般是要靠近这个水平而不能过多偏离。二是、兼顾效益原则。
货物运输保险费率的确定,有其内在规律,即主要有纯风险损失率和必要的成本费用率构成,如果货运险的费率低于其水平,就会造成经营上的不稳定,或是亏损,所以,确定货物运输保险费率时要充分考虑赢利因素,最好确定个底线,即使在激烈竞争的情况下也不能突破。
宏观,是指综合性全部,构成其全部的主体叫微观。比如,有句成语:只见树木,不见森林。见森林叫宏观,见树木叫微观。经济学,有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。宏观经济学,从整体看国家的经济,而微观经济学是从构成国家经济的企业等构成要素看经济的。 物流也一样,在国家、地区等大范围内整体性地如何操作物流问题,叫宏观性物流。因此,宏观物流要讨论的问题是日本的流通构造如何、其中物流的路径是什么样的、通过什么样的运输机构进行物流中心的运输作业等。另一方面,微观物流要讨论的问题是流通的活动主体制造商和流通业者、运输企业各自是如何操作物流的等问题。或者从消费者的角度看,不同的商品是如何送到各自不同的家庭去的,这也属于微观。
“物流三要素”是指物流活动中需要具备的最基本的三个要素,即“流体”、“载体”和“流向”。物流三要素的内涵是任何传统的运输、仓储或者物资流通都无法包容的。物流三要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,例如流体的社会属性决定着流向,载体对流向具有制约作用,载体的状况对流体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均会产生影响。在进行物流活动中,要处理好物流三要素之间的关系,否则会使物流成本提高,服务水平降低,效益和效率下降。所谓“第三利润源”是指提高物流效率而产生利润的根源,是继劳动力、资源之后的利润来源。高效合理的物流,能在5个方面创造利润:a、促进国民经济的合理布局,有利于社会资源优化配置;b、有效地使用社会流通设施及设备,节约社会财富;c、减少流通环节,缩短生产周期,加速资金周转;d、简化信息流通渠道,增强社会财富的可调节性;e、节约生产和流通物资的损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