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物流三要素”是指物流活动中需要具备的最基本的三个要素,即“流体”、“载体”和“流向”。物流三要素的内涵是任何传统的运输、仓储或者物资流通都无法包容的。物流三要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,例如流体的社会属性决定着流向,载体对流向具有制约作用,载体的状况对流体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均会产生影响。在进行物流活动中,要处理好物流三要素之间的关系,否则会使物流成本提高,服务水平降低,效益和效率下降。所谓“第三利润源”是指提高物流效率而产生利润的根源,是继劳动力、资源之后的利润来源。高效合理的物流,能在5个方面创造利润:a、促进国民经济的合理布局,有利于社会资源优化配置;b、有效地使用社会流通设施及设备,节约社会财富;c、减少流通环节,缩短生产周期,加速资金周转;d、简化信息流通渠道,增强社会财富的可调节性;e、节约生产和流通物资的损耗。
作为运输企业,重点车辆检验和违法处理率低是很大的安全隐患,各企业、特别是企业法人一定要认识到本企业存在问题的严重性,提高政治站位,积极落实企业安全管理主体责任,从源头上加强管理,算好经济账,突出工作重点,明确工作责任,针对存在的问题专题整改隐患,采取切实有效措施,提升重点车辆检验和违法处理率,大队将对各企业双率清零工作逐车清理,绝不留隐患,为人民群众欢度新春佳节,努力创造平安、畅通、和谐的交通环境。
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、仓储业、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,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,涉及领域广,吸纳就业人数多,促进生产、拉动消费作用大,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。物流产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程度,可通过物流产业所创造的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来衡量。2001-2008年,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呈波动下降趋势,2009-2013年呈波动上升趋势,说明物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有所提高。
宏观,是指综合性全部,构成其全部的主体叫微观。比如,有句成语:只见树木,不见森林。见森林叫宏观,见树木叫微观。经济学,有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。宏观经济学,从整体看国家的经济,而微观经济学是从构成国家经济的企业等构成要素看经济的。 物流也一样,在国家、地区等大范围内整体性地如何操作物流问题,叫宏观性物流。因此,宏观物流要讨论的问题是日本的流通构造如何、其中物流的路径是什么样的、通过什么样的运输机构进行物流中心的运输作业等。另一方面,微观物流要讨论的问题是流通的活动主体制造商和流通业者、运输企业各自是如何操作物流的等问题。或者从消费者的角度看,不同的商品是如何送到各自不同的家庭去的,这也属于微观。
物流活动频繁、信息量较大,主要原因在于城市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,其经济运行的速度要高于区域经济的运行速度。城市物流信息具有规模大;波动幅度大,繁忙时节和平常时节信息量差异很大;覆盖面广,信息的发源地、处理地点、传递路线和使用节点分散在广泛的区域;变动频繁等特点。